宋《咸淳臨安志》載:“走馬塘在艮山菜市門外。地平坦,可馳馬,故名。”走馬塘就是現在的機場路,宋時,因仿靈隱九里松,在走馬塘路兩側遍植松樹,故又稱”城東九里松”。這里是南宋旅游佳地,常有翩翩公子在走馬塘上白馬馳騁。城東九里松不僅是一大景點,歷史賦予了這塊土地更深的意義,走馬塘另一個別名是官園路。南宋朝廷在走馬塘三里亭至東新關一帶建專為宮廷提供菜茹的場所,取名“官園”,是官方設立的蔬菜和家畜養殖基地,“官園”就是當時最高品質的農產品基地。
官園,用現代的話說,就是政府機關的農產品基地。官方的,也是皇家的。所以官園所指范圍實為一塊福地寶地。而農都地塊800多年前就在大官園內,農都血統中本身就蘊含著農產品的歷史DNA。
斗轉星移、歷史變遷,新中國成立后這塊福地是農業科技致高點,1957年末和1958年初,周恩來總理和毛澤東主席先后來農都一路之隔的省農科院視察。
到了1997年,浙江省農業和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(簡稱浙江省農辦)為合理有效地利用扶農資金,出資成立了浙江省農村開發投資公司(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前身),負責農村、農民的扶貧工作。
在浙江省農村開發投資公司成立以后,創建一個能夠解決農產品銷售,提高農民收入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成為首要任務。農產品交易市場籌建小組對選址幾經周折,最終和省農科院達成合作,將市場的建設地址選擇在石橋路115號,也是在800年前官園福地的核心位置,建成了最早期的浙江省優質農產品市場——浙江省農都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。
在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,農都搶抓機遇,將老批發交易市場騰籠換鳥,轉型升級。以“立足農、提升農、拓展農、跨越農”為戰略指導,涉足商業地產,在市場原址上打造一座集購物、餐飲、娛樂、休閑、辦公為一體的農字特色商業綜合體。勵志成為杭州的一座現代城市廚房。